钢缆上的坚守:“实干先锋”李铁强 与韶峰索道的三十年
来源:http://www.gzajhy.cn/时间:2025-08-20
“这些年,他没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却把每件‘小事’都做到了极致。与复杂的电气线路、元件打交道,和噪声的机器‘对话’是他的日常。”与李铁强共事25年的同事在回忆过往时娓娓道来。李铁强就像韶峰索道旁的老松树,静静立着,将日子深深扎进这条景区的“空中生命线”。
“难”的是责任的考验——“我们自己也能行”
李铁强1989年参加工作,1994年加入韶旅集团,自此就是三十载的景区生命线守卫者。当问到在他30余年的职业生涯里,最艰难的时刻是何时?他说:“艰难的时刻从未缺席,但现在回想起来,那些‘难’早已不是单纯的体力透支或技术困局,而是对‘责任’二字的极致考验?!?/span>
他曾带领团队通宵更换迂回轮轴承的敬业精神,让同事直呼:“这哪里是简单换个轴承???这是把单位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在扛!”一般其他景区索道更换迂回轮轴承,都是外包单位的活,花钱请人既省事儿又不用担风险,可他偏说“公司的钱得花在刀刃上”。那天凌晨两三点,年轻小伙们都熬得直打晃,他却拿着工具在迂回轮旁整整工作了近十个小时,眼睛熬得通红,嘴里还反复叮嘱“螺丝再紧半圈,高度再量一遍”。他怕的不是自己累着,是怕一丝一毫的偏差影响了索道运行,耽误了第二天游客的行程,更怕埋下安全隐患。
这份难,不仅是油污满身、通宵不眠的疲惫,更是“自己扛”背后的坚守:不让公司多花冤枉钱,不让游客多等一分钟、多担一丝险。当众人默认“外包省心”时,他选择自己上,是把“省成本”的责任扛在肩;当年轻人熬不住时,他紧盯设备十小时,是把“保安全”的担子攥在手心——怕辜负信任、砸了招牌、对不起工装分量。他每天盯着设备运转时的“怕”,藏着另一种难:怕零件出纰漏、检查有疏忽。这种“如履薄冰”,不是退缩,而是时刻警醒他自己:守着索道这条“生命线”,就是守着万千游客的平安,守着景区的正常运转。
从“零到一”的硬仗——把公司的事当自家事
韶峰索道的敞开式吊椅运力有限,景区高峰期时总是排着长队,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。2002年,李铁强主持索道技术改造以提升运能,往返于索道设计单位与设备制造厂之间,积极沟通协商,最终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,将索道单向运能从每小时250人跃升至380人,运量提升近 50%,让游客排长队的难题得到了显著缓解。
运能提上去了,维修的新挑战又接踵而至。索道上百个托压索轮的轮毂,长期承受摩擦后难免磨损,在所有人都默认“磨损了就只能换新”时,他却提出“镶钢套修复”的想法,这相当于在没人踏过的荒地上开新路,意味着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——他不仅要自己画图纸、算尺寸,还得一家家跑厂家,用诚意说服别人接下这个“没把握”的活儿。那些日子,他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,图纸改了又改,电话打了无数个,厂家从“婉拒”到“试试”,背后是他磨破嘴皮的坚持,更是对“不能让公司白花钱”的执拗,他的坚持为公司节约20多万元的费用。团队成员说:“他在这件事里教会我们的是“把公司的事当自家事”的责任心,是“不绕道、不退缩”的韧劲?!?/span>
职业生涯,唯“扎根”二字
同事说“务实”二字最能体现他的精神,他自己说用一个词形容他的职业生涯——便是“扎根”。
他从业以来躬身“扎”在每件事,带伤也要完成索道维修,正如他所说“难在对责任二字的坚守”。他回忆职业生涯最难忘的时刻,是他忍着伤痛仍坚持把索道维修工作干完:当时他们在对9号支架进行拆解大修,操作中手被锐器划开一道深口子,血顺着指缝往下淌,疼得钻心,却简单包扎后咬着牙继续干;汗水混着血水浸透了手套,每拧一颗螺丝都像扯着伤口在较劲,生理上的伤痛从未让他有过休息或者明天再说的想法,对工作的专注、“不能让游客等” 的念头、不服输的执拗,让他浑然忘却伤口还在流血,仿佛连疼痛都淡了。
这道伤疤在他的手上仍清晰可见,他说:“这道疤,是我与索道、与游客、与这份职业深刻的羁绊——它提醒我,每一份坚守,都连着千万人的期待;每一次咬牙,都在为‘平安’二字添砖加瓦?!?/span>
索道安全不是一个人的事得靠一群人守
对他而言,最珍贵的勋章不是手上的伤疤,也不是墙上挂满的荣誉,而是游客乘坐索道时脸上绽放的笑容,是设备运行时那一声平稳的“嗡嗡”声。
“技术这东西,哪能捂着藏着”这是自古以来工匠的传承初心。师傅带徒弟,徒弟成师傅,一代代的接力背后是责任的传递,是无私的热忱。“带徒弟,把技术毫无保留传下去,不是让他们学我的“手艺”,是让他们能接得住这份责任。多个人会,就多份保障,游客安全就多道防线;公司要往前走,得有更多能扛事的人,我这点技术,能帮他们成长,让团队更硬气,这才是真有用。”——李铁强的心声,恰是对传承最动人的诠释。
从年轻小伙到如今头发花白,他的热爱与热情,倾注给了这条索道,这座主席年少时曾攀登的那座山——韶峰。他深沉的坚守,让老索道经岁月洗礼仍平稳运行,赢得国家索检中心的权威赞誉,也让更多人得以乘缆车尽览群峰壮阔;那份如索道钢缆般的坚韧,早已顺着钢索的脉络,传递给接班人,在韶峰的晨曦与暮色中生生不息。